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
::: 新竹市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112學年度成果活動

112活動成果(閩客原)

{{ $t('FEZ002') }} 02本土語言團|

112學年度本土與輔導團精進研習心得

                 縣市與學校課程評鑑與實施1120915      

                  講師:台南市民德國中 劉和純老師

 

    研習一開始,和純老師以體檢為喻,強調「課程評鑑」之重要性。人需要做體檢,來了解身體狀況;課程也需要做評鑑,讓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了解學習成效。

    接著,老師闡述「課程評鑑」的意義:隨著課程發展的歷程,對其設計、實施及效果等層面的發展狀態與成果,實施更整全內涵的評鑑。目的在於評估教學成效,作為教學成果、教學回饋和教學改進之參考。

    「校本課程」的課程設計,是由「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所組成。以學校為主體,根據學校需求、相關資源或社區條件,發展成該學校適合之作法,以達到課程目的。

    「校本課程評鑑」的概念意涵是以學校為中心,評鑑學校課程以了解課程發展與運作的成效、促進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與改善學生學習品質。「校本課程評鑑」與「課堂學習評量」的相異之處,在於前者是各類評量的總稱,較著重於總結性評量;而後者,僅著重於形成性評量。

    和純老師說:「沒有課程的教學是盲的,沒有教學的課程是空的。」所以,課程計畫與教學策略應該相輔相成。「課程評鑑」是以協助教師教學與改善學生學習為目標,亦可結合校外專業資源,鼓勵教師反思,與社群專業對話,來引導學校教學的變革與創新。

    「課程評鑑」並非為評鑑而評鑑,其回饋可以運用於以下幾點:

  1. 調整課程計畫
  2. 改善課程落實的軟硬體設備
  3. 增加或調整學生需要的課程或活動
  4. 規劃教師成長課程
  5. 提升課程回饋機制
  6. 提升家長對於課程的信心

    「課程評鑑」於法有據---根據教育部訂定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和純老師將《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比喻作「課程評鑑聖經」,強調此原則的重要性。其主要面向分為課程的設計、實施與效果。各縣市亦根據需求訂定《課程評鑑補充規定》。

    在研習中,老師對課程評鑑深入淺出的說明,並融入豐富的教學經驗談,讓大家更能掌握「課程評鑑」的意義、實施要點、及相關規定。

   



{{ $t('FEZ003') }} 2023-09-22

{{ $t('FEZ004') }} 2025-07-04|

{{ $t('FEZ005') }}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