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02本土語言團|
經過上次老師解說教學理論解說並輔以實際範例,本次進入如何將理論轉化成可實際應用的課程。老師依序將三面九項 (素養指標)如何轉化為課程內容,帶領學員找出符合素養指標的外在行為能力表現之描述,再藉由生活常見問題或困境(發展情境問題),鼓勵學員腦力激盪思考可表現 capability 的情境事件。
帶領學員腦力激盪思考設計問題,想一想生活中經常面臨的生活問題,或是在地文化的情境思考,有沒有哪些在地文化細節天天接觸我們卻視而不見,認真思考卻不知其由來。讓學生經由特意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去尋找答案。劉教授以自身的教學實例,說明教學過程如何實踐素養指標,藉由詳細闡述與學生的互動,學生的提問與教師的回應,學員能夠很具體了解如何發展課程內容,過程中學生在參訪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疑問,但教師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肯定學生的觀察與提出問題,教師進一步以問題反問學生,刺激學生思考如何組織問題,逐步找出答案,鼓勵學生向古蹟管理者提問,藉由訪問充實背景知識,同時發展出報告的脈絡,適時演繹與歸納種種線索。學生在課程中,漸漸發展出觀察與關懷鄉土的情懷,發現問題找出答案,主動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發展出積極負責的學習態度。
課程進入分組討論環節,組別內的老師以客家在地文化與課程結合為思考點。其中一組決定以新竹縣義民祭為主題,由新竹縣十六庄輪流主辦,此一主題引起組內老師熱烈迴響,開始思考如何擬定問題情境以及課程設計細節。大家開始討論十六庄是哪十六庄,為何是由此十六庄輪流,主祭是如何產生,順序如何決定,義民爺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義民祭的準備以及祭禮等細節,新埔義民廟悠久歷史的介紹以及對客家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帶出客家文化經由義民祭體現出怎樣的哲學思考,甚至開始思考此一對客家文化重要的議題可自編教材,作為主題課程等。劉世雄老師在各組間回答組員的提問,並反問組員刺激學員更進一步思考如何激發出更具創意的問題解決方式已融入課程中。研習末尾,大家帶著豐實的收穫給予老師滿滿的回饋,在客語教學設計的想法上有了更多的想法與實際的作法。
{{ $t('FEZ003') }}2024-05-20
{{ $t('FEZ004') }}2024-10-15|
{{ $t('FEZ00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