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
::: 新竹市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國小團】活動成果

【國小國語】全市公開觀課

{{ $t('FEZ002') }} 01國語文團|

112學年度上學期全市公開觀課

       112學年度上學期辦理全市公開觀議課,本次發展故事體模組課程,從閱讀理解出發,寫作聚焦結尾,將延續開展以此故事體分析的表格進行擬大綱的寫作步驟,並再進而創作故事。透過研發此故事體模組歷程,不僅精進輔導團員們的課程教學能力,也將資源分享出去給需要的教師,讓此模組更加完整,使教師教學時更能聚焦、抓到方向,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國小團藉由具體的故事體學模組提升學習成效,並分析學生學習故事體的弱點,進行有效學,同時示範成功經驗,以課程分享促進各校發展故事體課程。

112學年度下學期全市公開觀課

下學期,接續著從故事中尋找其靈魂-故事的主旨,藉由翰林版六下課文-「用愛心說實話」文本,學習作者以連續提問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中心主旨。

我們從課文發現了故事中的主旨,可以透過自我提問來檢索,幫助學習者將注意力聚焦在文本重要的概念,也從自問自答中,評估自己的理解情形,是一種主動、積極又有深度學習方式。

三、任務型的多文本閱讀提升思辨力

當習得課文中的寫作手法時,我們讓學習者將此方法,延伸至多文本的閱讀、檢索、評估、歸納,從讀到寫,為抽象概念下定義。這是一種從理解監控,到後設認知進而表達自我觀點的歷程,而多個故事的素材,提供了學生多元的思考,拓展生活經驗,讓視角變得多元,就如同蘇軾《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期望透過閱讀,培養學生看事情的多樣角度,面對問題時,能擁有換一個角度思考的能力與態度,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視野,以及得到不同的理解與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

四、從閱讀中嫁接自我提問鷹架,培養思辨表達力

以自我提問,聚焦閱讀故事的中心思想,進而為議題下定義,從課文中的「用愛心說實話」延伸應用至其他抽象議題,例如「勇敢」,以下表件為示例說明。

向度

課內

議題

課外

文本

課文:用愛心說實話

用愛心說實話

 

 

勇敢

 

 

 

繪本、國語課文數篇、真實的生活經驗

提問

什麼是用「愛心」說的誠實話呢?

實話就是實話,還有

「愛心」和「沒愛心」的分別嗎?

這種誠實話要怎麼說?

如果只是說實話而沒有愛心,又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什麼是「勇敢」?

什麼是「不勇敢」?

為什麼要「勇敢」?

「勇敢」的行動是麼?

勇敢有真假之分嗎?

「假勇敢」又會造成後果呢?

●讓孩子邊讀邊提問,聚焦故事中心思想

下定義

用愛心說實話,不是說教或訓誡的藉口,更不是無理謾罵的託詞,它必須發自內心,出於真誠,充滿愛心。這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在說話前好好思考、運用智慧,一定能獲得長進。

透過閱讀多文本後的評估與整理歸納,分組討論自身「勇敢」的經驗,小組一起為「勇敢」下定義(從統整資料中書寫段落文字)。

五、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能應用

經由以上二次經驗的學習後,第三回改以另外一個議題(例如:友情),學生能以相同的策略,從讀本、課文、新聞、影片……等多種類型文本中,挑選適合的材料,藉由自我提問,聚焦閱讀,統整各篇中心思想,進而能從多文本中比較重整,以回應「什麼是友情」這一個閱讀任務,進而為此下定義,從師生討論、到分組共同完成,最後能自主學習,形成屬於自己有憑有據的「論述」,是此一課程的教學終極目標。

    國小團112學年度的全市公開觀課實踐多文本探究核心概念,以社會情緒議題為學習起點,實踐語文教學對真實生活的思考。本學年度更創新說觀議課模式,以現場出席教師的教學思考為說課的起點,再藉由授課教師的說課、觀課,與現場教師共同激盪教與學的火花,擦亮彼此的教學亮點,累積夥伴共好的能量,形塑社群共學的語文共備願景。

 



{{ $t('FEZ003') }} 2024-05-27

{{ $t('FEZ004') }} 2025-07-12|

{{ $t('FEZ005') }}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