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
::: 新竹市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國中團成果分享

1131101全市觀議課

{{ $t('FEZ002') }} 06自然團|

  • 活動名稱:113學年度新竹市國中自然領域全市公開觀議課
  • 活動講師:陳宥蓁老師
  • 活動時間113 11 01 日(五)1300~15:00
  • 活動地點光華國中校史室及910教室
  • 活動流程:
  • 校長開場:校長利用到澎湖航行帆船的經驗,說明地球科學的重要性,希望學生們能利用這樣的教學策略,進而喜歡上這門學科,體認自己是作為地球一份子的「地球人」。
  • 教師說課:陳宥蓁老師說明今日教學內容計畫,以「大人學的small talk」開始,教導學生「如何考試」,利用有效率方法準備大範圍考試,而910的組成多屬於喜歡討論但是思考模式較固定,多使用記憶的方式去準備地科,而這節課的重點希望利用「大人學」中所提示的方式,讓學生能自學找到重點,提升課堂的專心度,並且能完成自己的筆記理解課程內容,達到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 910觀課:

1.學生進行討論:小組間閱讀錯題並進行錯題課程內容討論,老師檢視上節課同學自學測驗的成果,在黑板上寫下今日課程重點,進度較快的同學可自行完成今日教師規定的作業。

2.教師說明今日課程重點:

1)教師利用課本協助學生找到重點,並補充說明地殼與軟流圈性質的不同,並進行兩者的比較;使用提問策略檢視學生的之前自學的成果,並以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褶皺及斷層產生的原因,板塊互相的擠壓或是拉扯,對於岩層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2)藉由上節課學生自學測驗的結果,教師再次說明「斷層」上下磐的辨別方法,讓學生更容易自己判斷圖形,找出「正斷層」及「逆斷層」,並能比較兩者形成過程的不同。

3)教師說明「地震規模」與「地震震度」的定義,並請學生在課本上記錄重點,並用自己的畫進行補充說明。

4)教師利用課本的圖說明台灣板塊運動的情況,並且說明台灣島形成的原因。

3.學生進行線上測驗:學生登入翰林雲端速測平台,進行線上測驗,檢測這堂課的學習成果;已經完成測驗的同學,可以就錯題與同組的同學進行討論,進行觀念的釐清。

  • 參與教師議課:

1.觀課教師回饋:

1)學生在老師說明重點時都十分專心,沒有違規使用ipad,並且能遵照老師的指示在課本上畫記重點。

2)學生在課堂十分專心,並且都願意進行線上測驗。

2.教學教師回饋:

1)在導師班使用這樣的方式上課,讓學生的參與度增加,而在課堂上的自由度也增加,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反而是一種紓壓的方式,更願意進行學習。

2)線上的測驗卷都必須進行設計,線上測驗的題目都不難,並且與課堂所講的重點都相符,黑板上的重點也都不擦掉,讓學生只要願意聽課,就能得到好成績。

                3.總召總結:謝謝宥蓁的教學演示,透過結構性的課程設計,及線上測驗的安排,學生都能進行差異化的學習,並且得到學習的樂趣。

 



{{ $t('FEZ003') }} 2024-11-21

{{ $t('FEZ004') }} 2025-08-30|

{{ $t('FEZ005')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