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06自然團|
113學年度新竹市國中自然領域輔導團研習活動
1.圖表介紹:「圖表」利用圖像性的方式,以大量的數據,來解釋科學上彼此的關係。我在上課的時候,也會講解許多的圖,因為理化中的圖,會告訴我們許多資訊,以這題會考題來說,這個圖不就是課本中的嗎?但題目中要同學利用圖來預測,所以通過率只有三成,代表對學生來說是困難的。例如這題地科的題目,學生需要從圖中找資訊,再來對應表格中的數據來找答案;另外,解說圖表題時,我也會在大屏上直接畫重點,帶著學生一起找關鍵字,找出圖中的橫座標及縱座標,利用刻度的範圍找到線索;所以圖表中所隱含的科學意義,是我們需要帶領學生去發現的。
圖表內的線條也隱含許多資訊,理化中的直線並不是單純的直線,要先觀察橫座標或是縱座標,才能訂定這條直線的意義與關係;而在生物當中,就常出現曲線,我們可能要找出最高點,甚至要分區找出特殊點,配合圖表的名稱,才能知道圖表中的科學意義。未來我們是不是該讓學生學習將數據轉成圖表,或者利用圖表轉成數據,最後再找出模型來預測未來,這是我個人最近的新想法,來跟各位老師分享。
2.用PHYPHOX玩圖表:
<1>基礎測量工具:PHYPHOX中有時間、氣壓、重量的測量,我會讓學生下載在手機中,讓他們隨時隨地去測量,等於給他們一個科學釣竿。讓我們先打開APP,來確認每個型號的功能,光和壓力的功能要看各老師的手機型號,該功能才會開啟。我們先確認壓力的測量,在地上和桌上有變化嗎?打開圖表後,就能夠記錄剛才圖表的變化,現在我們把圖表分段,我們就可以出一個題目,讓學生來回答,學生先認識到一個事實,壓力會跟著高度做變化,高度越高而壓力會下降,這樣就能推導出這個圖表的變化與運動的關係,讓學生有跨單元的概念與學習。
<2>壓力實作:先把手機放到夾鏈袋中,將夾鏈袋開一個小孔,放入吸管慢慢將夾鏈袋充氣,這時可以看到壓力計出現變化,壓力持續變大,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紙板放上水果,就可以再看袋中壓力的變化;接著我們也可以使用真空罐,同樣來看壓力的變化,傳統的教學只是利用氣球、零食包,但我們透過PHYPHOX的壓力測量,就可以讓學生感受高度越高壓力越小的這件事。
<3>磁力實作:現在先打開磁力計,圖表中有X、Y、Z三個軸,先確定要用哪個軸當指針,慢慢在原地旋轉,來找出北方在哪裡,之後應該如何來解讀這個圖呢?我們也可以利用加速度的這個測量器,來找出手機的XYZ軸,我們就能發現手機的長邊為X軸,短邊為Y軸,螢幕邊面為Z軸,之後再利用磁力計找出北邊,最大值就是為北邊。找出北邊後,再拿出強力磁鐵,找出磁鐵的N極和S極,隨著距離的接近數值也會出現變化,就能證明磁力是一種超距力的特性,而透過N極和S極的靠近,數據也會有正負的變化,數據變大為S極,數據變小為N極;我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磁鐵的方向並不是在我們所認知的面上,有可能是斜的,如果有這樣的工具,我們就可以利用手邊的工具,來進行測量和探究,這樣就是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探究,讓學生透過這些工具就可以來完成。
3.總結:「數位」學習是跟大家一起學習,「行動」學習則是親身去實踐的學習,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讓各位老師們能應用這些工具創造更美好的教學體驗。
(四) 總召總結:謝謝莉芳老師的分享,不管是在數位工具上的使用,或是教學的分享,甚至在出題的方向都給我們新的啟發,未來也希望仍然有機會能邀請莉芳老師來到新竹演示,再次藉由大家的掌聲來謝謝莉芳老師今天所帶來的精彩的分享。
{{ $t('FEZ012') }}
{{ $t('FEZ003') }}2025-01-07
{{ $t('FEZ004') }}2025-01-24|
{{ $t('FEZ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