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_114__學年度國民教育地方輔導團_自然_分團團務運作成果 |
活動主題 | £輔導團員工作會議及學習進修活動(含央群到市輔導、團務會議、團務增能、地方辦理之期初/末會議、央群到市輔導、參與央團舉辦之分區活動、年度研討會等) | £市團到校服務 (含分區巡迴服務、學校申請、諮詢服務等) |
£學校領域召集人會議及學習進修活動(含期初、期末領召會議) | ■全市性(含分區辦理)教師學習進修活動(開放全市各校參與、跨校共備、公開課等) |
辦理形式 | £ 研討會 £ 團員個別分享 £ 專業對話 £ 分析座談 ■教學演示 £ 專題講座 £ 教學方案分享 £ 其他 |
研習日期 | __114_____年____11_____月___07______日 |
研習時間 | ■上 午 08:30~12:30 |
研習地點 | 光華國中理化實驗室二樓 |
研習名稱 | 114學年度全市公開觀議課—玩聲音 |
主講人 | 張庭瑜老師 |
參加對象 | 自然科教師 |
參加人數 | 12人 |
講座主題 研討內容 | 本次公開觀議課的實際教學單元為國中二年級「玩聲音」,旨在透過數位工具輔助的科學實驗,深入探究聲音的頻率與音調關係。 |
一、課程學習目標量化探究:使用 micro:bit 播放音階並利用 phyphox 測量音頻。 變因分析:使用 phyphox 測量不同水量酒杯的聲音頻率。 歸納解釋:說明聲音的高低與頻率、介質振動特性的關係。 科學驗證:以實驗觀察與數據支持自己的推論。 聲波現象:製作肯特管,觀察聲波的現象。
二、教學流程 時間 | 教學階段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3分鐘 | 導入與動機 | 播放高低音示範,提問:「聲音為什麼有高低之分?」、「我們能『看見』聲音嗎?」 | 討論並提出假設。 | 3分鐘 | 任務說明與分組 | 說明任務內容、課程流程,強調輪流操作與記錄數據。 | 分配工作:操作員、記錄員,並填寫學習單。 | 5分鐘 | 實驗 2 前置作業 | 說明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並倒入燒杯中 (減少平板被水潑濺)。 | 五個小燒杯裝 50 毫升水,一個大燒杯裝 250 毫升水。 | 18分鐘 | 實驗 1/2 | (1) micro:bit 測音頻: 示範 micro:bit 播放音階 (Do-Re-Mi...),指導學生開啟 phyphox 的聲譜功能測量頻率。 (2) 酒杯音樂測頻率: 說明實驗 2 操作步驟 (不同水量摩擦杯緣測頻率)。 | (1) 操作 micro:bit 播放音階,利用 phyphox 測量音階頻率。(2)進行酒杯實驗,記錄不同水量對應的聲音頻率。 | 5分鐘 | 結論統整/器具ipad收拾 | 引導觀察。引導討論:「聲音高低與頻率有何關聯?」、「水量不同會如何影響聲音?」。 | 依次加入50mL水並觀察現象;各組分享觀察與推論,完成學習單結論區。 |
|
三、(一)數位工具操作細節與優勢工具 | 操作細節 | 教學價值與優點 | Micro:bit | 功能:充當標準音源播放器。 步驟:教師預先編程,讓 micro:bit 播放標準音階 (Do-Re-Mi...),提供穩定、可重複的聲源。 | 提供穩定且量化的聲源,將音樂上的音高與物理上的頻率進行對應。 | phyphox | 功能:用於聲音的量測與分析。 步驟:開啟 聲譜功能 (Spectrum Analysis),測量 micro:bit 音階和酒杯發聲時的主要頻率數值 (Hz)。 | 使抽象的聲音可視化、可量化,幫助學生直接觀察到音調變化與頻率 |
三、(二)數位工具操作細節與優勢項目 | 操作細節 | 教學價值與優點 | 探究過程 | 高探究性:學生親手操作工具與器材,親身驗證音調 vs. 頻率的關係,符合科學探究精神。 | 課程設計能將複雜的科學探究化繁為簡。 | 數位工具 | 可視化與量化:利用 phyphox 精準測量頻率,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 肯定教師運用數位工具的創意。 |
|
成效評估 | 課程設計能將複雜的科學探究化繁為簡。 老師對於突發狀況有良好的危機處理能力 利用 phyphox 精準測量頻率,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可實際運用於課程的好點子。
|
其他備註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