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
::: 新竹市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活動成果

1101201土地流轉的劇場創作與實踐

{{ $t('FEZ001') }} 國中藝術團主輔

{{ $t('FEZ002') }} 08藝術團|

09:00-09:05  報到

09:05-09:10  致詞

09:10-10:20  文化的在地轉譯與創作

10:20-11:30  劇場教學身與心的實踐

11:30-12:00  Q & A

 

課程簡介:

講者:陳慧勻(淡江大學通核中心專任助理教授、雞屎藤新民族舞團駐團編導)

正港台南人,2012年從英國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取得戲劇博士學位後,與擔任「雞屎藤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的母親許春香以及駐團編導胡紫雲合作,開始耕掘家族記憶、臺南風土人文與臺灣文學,並於具歷史氛圍的非劇場空間呈現,走尋具「臺灣性」與「人文感」的舞蹈劇場美學。

 

關於講座—搭上從劇場開往地方的列車

我原本以為自己會是個愛寫作與愛臺灣文學的文青,想不到在成大唸中文系時,因為參與了系上的鳳凰劇展演出一個小流氓角色後,就此愛上在舞台上呈現另一個世界的趣味。臺文所在指導教授汪其楣老師的影響下,正式公開地喜愛劇場,並且在碩士論文的研究裡找到得以結合臺灣文學與劇場之愛的研究主軸—新劇。人生第一次離開臺南是到英國小鎮唸戲劇博士,在看得到牛與草的排練場裡跟隨著菲利普老師修習印度瑜珈、太極與印度武術,亦在跨文化的撞擊之間認知了唯有認識自己來自何方才能與他人相見。回到臺灣後,開始在母親的雞屎藤舞團裡擔任編導工作,從曾在林百貨當售貨員的阿嬤故事開始,一路遇見了許丙丁的、黃鳳姿、西川滿,未來仍會持續耕掘府城老時光並以舞蹈劇場型態轉譯臺灣文化。

 

【上課內容】

  1. 講師自我介紹。
  2. 「雞屎藤」劇團由來,是來自母親創始的劇團,以府城故事為主創作演出。
  3. 闡述台灣早期民族舞蹈與中國的關係,釐清「民族舞蹈」的意義,挑明真正的「民族舞蹈」必須轉化爲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舞蹈。
  4. 講師自身在高中時受賴和文學影響,開始研究文化如何孕育出屬於台灣自己身體的舞蹈。
  5. 「台灣美學」要如何被轉化?從台灣喪葬文化看見的在地文化為例,雞屎藤劇團本著耕掘過往,連結當代的使命從事創作。
  6. 劇場與全球化下「地方感」的重建:在全球化的論述下,將展演作為一種文化實踐。(此受李火增攝影集的影響)
  7. 在教學的實踐方面:開發學生以「文化批判」、「感知環境」、「身體實踐」三個面向的課程,讓學生運用環境做肢體和舞蹈創作。
  8. 受指導教授菲利浦・薩睿立Phillip B. zarrilli)的影響,提倡表演是一種需透過「身心合一」的訓練,利用「腹式呼吸」感知自己的狀態,融入表演創作。

 

【表藝教室肢體課程】

  1. 動動身體,全體圍大圈感受身體動作特色。
  2. 介紹並練習「腹式呼吸」法:從丹田出發,用「內在眼睛」啟動每個動作,意識每個呼吸的長度與節奏。除呼吸外,還要跟大家一起「調音」,融入整個場域作動。
  3. 觀念:呼吸之轉換即Drama戲劇的開始。
  4. 在教室隨意走動,原地「同時」啟動呼吸,再換位置同時啟動,反覆練習。
  5. 把音樂加入變成有故事效果:走、停、換方向看,由單獨一人,變為兩人互動。
  6. 所有人以「蛋餅」(例)一詞作為情緒表達的媒介練習表演。


{{ $t('FEZ003') }} 2022-08-11

{{ $t('FEZ004') }} 2025-08-30|

{{ $t('FEZ005')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