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
::: 新竹市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活動成果

1111102拍拍手-現代偶戲與物件對話

{{ $t('FEZ002') }} 08藝術團|

新竹市111學年度國教輔導團精進教學計畫藝術領域國中組

【跨藝工作坊系列一】

拍拍手-現代偶戲與物件對話

研習日期

111年11月2日(三)

研習時間

上午09:00-12:00

研習地點

新竹市立建華國中多功能視聽教室(原會議室)、B1舞蹈教室

研習名稱

【跨藝工作坊系列一】拍拍手-現代偶戲與物件對話

主講人

拍拍手工作室/負責人/陳敬皓先生

參加對象

全市國中藝術教師及表藝非專授課教師,限25人(藝術非專教師以公假課務排代參加)

09:00-09:05  報到

09:05-09:10  校長致詞

09:10-11:30  拍拍手-現代偶戲與物件對話

11:30-12:00  Q & A

 

課程簡介

現代偶戲是一門綜合型藝術,橫跨表演與視覺。本次的課程內容涵蓋現代偶戲概論、戲偶種類介紹以及操偶技能的啟蒙與運用;由無物不成偶的概念開始,透過身體、材質、物件等元素,一步步建構出現代偶戲可能的面貌。

 

課程準備

請學員準備三種物件:

1.對自己來說有特別意義的物件。

2.想丟但卻沒有丟的物件。

3.沒有任何理由,今天就是想帶的物件

4.印出一封可公開讓人閱讀的信件、簡訊或是明信片

什麼是偶戲?

  • 偶戲三要素:偶〔由無生命轉化為有生命的過程〕。觀眾〔為這個過程感到驚奇〕。操偶師〔為賦予生命感到喜悅〕Sergey Obraztsov
  • 傳統偶戲:家族傳承。單一劇種。遵循程式
  • 現代偶戲無物不成偶
  • 操作型式的開發(不限使用手)
  • 人偶關係的改變(人偶同台)
  • 形式混用(可多元運用,如光影。不同形式混搭使用)
  • 舞台空間自由(物理空間可縮小可放大或複製、切換。戶外。立體書)
  • 部分即全部(如獅子王。觀眾會自己將缺的部位想像出來)
  • 無物不成偶(Everything could be a puppet。信封。、材質。半身偶:牛奶瓶。執頭偶)
  • 製作(可以使用任何材料製作)
  • 形式(有各種可能的表現形式)
  • 操作(任何事物都能拿來操作)
  • 偶戲與表演
  • 角色的可能性role:沒有年齡限制。生物與非生物皆可。多人一角、一人多角
  • 場景scene:場景變化容易且多變。可放大縮小
  • 創意creativity:時而有生命,時而非生命。時而場景,時而角色。無物不成偶
  • 戲偶種類

手套偶。執頭偶。杖頭偶。懸絲偶。光影偶(國文。借景抒情)。人偶。半身偶

  • 物件劇場:身體。偶戲。文本。物件劇場

 

實作

  • 熟悉的遊戲開始,可快速上手(如鬼抓人、捉迷藏:塑照共同敵人。模仿遊戲)
  • 戲劇課圍圓圈「平等的狀態」
  • 偶戲與物件:暖身與概念
  • 對「手」的覺察。小遊戲(警察抓小偷/小偷躲警察。獅子包子開合。毛毛蟲+行走平台。魚/水母。樹/花è戲偶賦予生命:「呼吸」
  • 呼吸è加上「聲音」
  • 貼小圓貼貼紙:手、肚子、膝蓋、腳底…
  • 「視線」
  • 偶戲與物件:物件(隱喻。象徵)
  • 將物件按照情緒分類(開心/難過),邀請主人說明其物件的情緒或故事è即成【文本】
  • 信件:擇兩位學員,不帶感情將信件內容唸出來,作為前文本。請學員將自己的物件放在自覺較對應的信件旁邊。
  • 組員分成兩組,把物件重新排列在一起、感受氛圍,然後重新念出信件內容
  • 進階:各自選擇物件,搭配重複念出的信件內容,做出動態的動作。
  • 物件的使用方式仍有許多樣態。國文課本內的內容也可以當作文本的素材。

 

 



{{ $t('FEZ003') }} 2022-11-03

{{ $t('FEZ004') }} 2025-08-30|

{{ $t('FEZ005') }} 244|